Pages

Wednesday, November 11, 2020

為什麼我不鼓勵你談「單身式戀愛」?| 東京愛情故事-科技新聞 - 臺灣新浪網

hitagajah.blogspot.com

原標題:為什麼我不鼓勵你談「單身式戀愛」?| 東京愛情故事

原創 簡單心理APP 簡單心理 收錄於話題#如何才算真正的愛自己?Ta這樣說7個

最近追了新版的《東京愛情故事》,來聊聊裏面出現的一種新時尚戀愛觀:「單身式戀愛」。

主角莉香就是「單身式戀愛」的典型,是一個「男人千千萬,不行咱就換」的獨立酷girl:

男生說「男人就是要讓女人安心」,她直接打斷:我不需要安心。

朋友問是否介意男友跟別的女生見面,她果斷表示不介意:只要是不和我在一起的時間,喜歡上別人都是他的自由。

見面就好好膩歪,分開就別再往來;喜歡就全情投入,不喜歡就快速拜拜。這就是單身式戀愛的核心觀念,大家一邊戀愛,一邊保持各自生活獨立。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就走的這條戀愛路線,相當怡然自得。

但在羡慕這種狀態之前,還會有一個「獨立陷阱」——

你究竟是真的獨立,還是只是為了逃避些什麼?

披著獨立外衣,她把自己活成了孤島

其實越看越不難發現,莉香這個姑娘,洒脫好像不是真洒脫,獨立倒很可能是偽獨立。

最後一集,已經跟完治分手的莉香去了完治的家鄉,在海邊,一向以瀟洒示人的莉香對完治說了一段破人設的話:

「真正的我呢,一定不是完治所想的那種人,很脆弱,又很膽小,只會裝樣子。突然決定要去紐約,也是害怕自己會越來越依賴完治。我早就知道我的愛情會逼迫著完治,那還不如讓自己,能盡量久一點留在完治的心裏。」

啪,獨立形象沒了。

這樣的話,其實莉香說過不止一次。

之前有一次晚餐,完治讚賞莉香「有自己的世界和個性,完全不會害怕別人的眼光」,莉香回應說:

「大家都這麼說,說完就離開我。」

「從頭到尾都是誤解,沒有人了解真正的我,所以我總是很孤獨。」

完治覺得很驚訝,回家后很認真地給出了回應:

「我不會離開的。」

「其實我,想知道莉香真正的樣子。」

聽到完治這麼說,莉香趴在地上大笑,給出的回應卻很悲觀:

「知道了我真正的樣子的話,你肯定也會逃走的。」

在劇中,這是莉香少有的兩次自我袒露。她的「洒脫」背後似乎一直存在著某種恐懼:

害怕愛人不會接納自己的脆弱,害怕自己會過度依賴,害怕愛的人會離開,害怕孤獨。

而她處理這些恐懼的方式,就是儘可能讓自己更「獨立」:

害怕愛人不會接納自己的脆弱,就假裝自己沒有脆弱,盡量少地自我暴露。

害怕自己會過度依賴,乾脆飛去紐約工作。

害怕面對離別,所以在被提出分手之後,也會理性地說:

「這樣啊,我知道了,讓我想想。」

然後撒謊說要跟部長結婚,主動跟完治說:「請跟我分手吧」,好像只有這樣,才能讓自己找到一點在關係中的掌控感。

明明很在乎,卻因為害怕受傷,故意表現得疏離。這樣的「假性獨立」,有時會把我們愛的人越推越遠。

更具有迷惑性的是,「假性獨立」的人,看上去真的過得很不錯:

待人彬彬有禮,可能是群體中最善於傾聽的那個;

心態總是很好,看上去無憂無慮的;

每天都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,生活非常充實。

這樣的強大和完美太吸引人了,以至於有時連自己都意識不到,瀟洒獨立的外表背後,那一塊一直沒有被認真打量過的「害怕」。

朋友曾經跟我感嘆過:以為獨立就是不依賴任何人,卻不自覺地活成了孤島。

而且,這樣的「莉香」似乎越來越多了。

你的獨立,可能是一種「防禦」

怎麼分辨真正的獨立和「假性獨立」?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,是兩種「獨立」背後不同的驅動力:

真正的獨立,目的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美好、開闊、有意義的生活,是願景驅動的;

在這樣的驅動下,真獨立的人會去主動探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以及為了得到它們,自己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。

對他們來說,向人求助、袒露自己的脆弱是生活里自然的一部分,跟」獨立「並不衝突;他們不排斥跟人建立親密的連結,也不會在表達情緒和需求上有障礙。

而「假性獨立」則是恐懼驅動的,「獨立」的目的是儘可能地避免傷害,為了不讓拒絕、分離、背叛這樣的事情發生,從一開始就遏制親密的需求和可能性。

於是「獨立」就成為一種防禦手段,會阻礙他們表達自己的情感、更少地自我袒露,影響他們跟別人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。

那麼,「假性獨立」這種自我保護的方式,是怎麼形成的呢?

這裏就不能不提到依戀理論。

依戀理論最早是英國精神分析學家約翰 · 鮑爾比提出的,在他看來,人類本能就有依賴他人的需要,最典型的就是剛出生的孩子跟父母的關係:

對於尚無生存能力的嬰兒來說,對養育者的依賴、害怕被拋棄是一種求生本能,而父母對孩子的回應方式和頻率,會極大影響孩子未來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。

在嬰兒需要照顧時,如果父母總是能給到回應,嬰兒就會覺得世界和他人是安全可靠的,長大之後,在進入陌生的世界時,他們會對環境更有安全感、更易適應、也更願意主動跟他人建立聯繫,形成「安全型依戀」。

相反,如果父母總是漠視嬰兒的需求,或者對他們的照顧時有時無,嬰兒就會覺得他人是無法信賴的、多變的、不可靠的,形成不同的防禦機制:比如過度依賴、恐懼親密、難以信任他人…這些都是「不安全依戀」的表現。

「假性獨立」,就是這些防禦機制的一種。

在鮑爾比的一項研究中,他發現很多孤兒院的兒童都拒絕其他人來照顧自己,儘管自己很需要幫助,卻會對護工表示出冷漠和拒絕的態度。

因為很有可能,在他們還不會說話,因為飢餓或者疼痛大哭的時候,很久都等不來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人。

這種被漠視的感覺太絕望了,為了不再經歷這樣的感覺,他們會選擇壓抑自己的需要。

因為只要不說出來,就不會被拒絕了。

對我們每個人來說,孩童時期跟父母的關係,就像是我們在開始人生旅途之前,需要待很久的一個房子,它構建了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知。

如果這個房子裏面是堅固、溫暖的,這個孩子就會覺得世界也是安全的,當他走出房間的時候,會很自然地跟別人建立起穩定的聯繫,就像小時候在那個房子里一樣。

就算被拒絕、背叛了,他們也不會認為這就是全部的世界,不會改變對他人的信任感,更快地修復。

而如果這個房子本身是支離破碎、冷冰冰的,這個孩子卻只能在這個房子里生存,他就會為自己建造一個小房子,抵禦外面的殘酷和傷害。

當他們走出這個房間的時候,最習慣的還是給自己建造一個足夠安全的小房子,哪怕房子外面有他們很喜歡的人,也會因為可能的危險,不敢走出那道從小就給自己設置的心門。

適度依賴才能走向真正的獨立
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「假性獨立」傾向,可以為自己做點什麼呢?

下面是一些可以操作的小建議:

1.識別和接納防禦機制

你可以對自己近期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做一個記錄,問問自己:

哪些是願景驅動的,哪些是因為「害怕」?

哪些場景或事件會引發你的特定情緒和行為?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共性?

當你看到自己常用的防禦機制時,不要急於否定它、甩掉它,要知道,防禦機制也有它的意義: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,它確實起到了保護你的作用。

允許自己跟它們多待一會,也可以嘗試跟它們說說話:

你是什麼時候來到我身邊的?你為什麼會來?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?

要知道,當幼年那些影響你的事情發生的時候,作為孩子,你是處在這個事件中的,心智也還在發展的階段,你是很難看到事情的全貌的。

但是現在,你具備這樣的能力了。你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,看看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,它對當年的那個你,造成了什麼影響。

當然,這個過程即便對現在的你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你要承認這一點,允許自己慢慢來,必要的時候,去尋找諮詢師的幫助。

接著,再問問自己:

這些防禦機制曾經用來對抗的危險,現在還真實存在嗎?我還需要它嗎?
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脫下這個「小房子」,你會活得更輕鬆,還可以跟你喜歡的人一起建一個更好的房子,你願意嗎?

有一個時刻,你意識到,過去的行為模式已經不能幫助你過上想要的生活了,那就是你的防禦機制開始鬆動瓦解的時候。

2.跟伴侶探討

假性獨立者經常會有很多「內心戲」,在探討的過程中,你需要向伴侶解釋這些內心戲背後的情緒和需求,而不是延續自己一貫的「套路」。

剛開始不熟練,可以參考這樣的句型:

那天發生了……(還原你們相處過程中的一個衝突,不要帶情緒和評判字眼,客觀描述就好)

我做了……(同樣客觀描述出自己當時的行為),你可能會覺得困惑

我當時的想法是……(試著描述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情緒)

那是因為……(描述自己的需求和困惑)

這樣的探討會幫你們加深彼此的理解,在探討最後,你們可以找出一些方法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衝突。

如果覺得這樣的探討很難進行,可以考慮夫妻/伴侶諮詢,尋求諮詢師的幫助。

3.小範圍的自我暴露

把學習向他人求助、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當成一個需要完成的作業,有計劃地去執行它。

一開始,要注意觀察和選擇適合自我暴露的對象、時間和場景,找到讓自己覺得安全和被接納的環境。

在自我暴露之前,列出你想要分享的內容,可以從最容易說出口的那個開始,循序漸進。如果不願意也不需要強迫自己,允許自己慢慢來。

對習慣壓抑自己需求的人來說,自我暴露也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。當你決定去完成這個小任務的時候,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幫助你修復能量的方式,比如獨處、聽音樂、跟信賴的人待在一起。

「說出情緒並且得到了理解和接納」,這樣的體驗多了,過去的防禦機制就會慢慢鬆動,適度的、能夠滋養自己的依賴也就成為了可能。

最後,想告訴大家的是:

「獨立」和「依賴」從來就不是對立的概念,相反,真正的獨立,是從真實穩定的關係中走出來的。

要建立這樣的關係,需要機緣、努力和耐心,也需要一點破繭而出的勇氣。

這也是親密關係的神奇之處,有一天,你發現藉由另一個人,自己已經有了創造一個新房間的能力。

它不僅安全,也不會排斥窗外的風景。你可以自由地進進出出,也可以跟另一個人一起,在窗邊欣賞漫天的星辰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November 12, 2020 at 06:05AM
https://ift.tt/36pu8gB

為什麼我不鼓勵你談「單身式戀愛」?| 東京愛情故事-科技新聞 - 臺灣新浪網

https://ift.tt/2YcquUl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